相關文章
Related Articles詳細介紹
宿主細胞結合:RSV通過G蛋白與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纖毛結合,F蛋白介導病毒與宿主細胞膜融合,釋放核衣殼。
基因組復制:病毒RNA與N蛋白形成螺旋結構,依賴聚合酶復合物轉錄mRNA并復制基因組,新病毒顆粒在細胞膜組裝釋放。
免疫逃逸策略:形成 同步體(syncytia) ——多個細胞核共享脂質膜的細胞群,延遲病毒載量峰值并逃避免疫識別。
F蛋白的前融合構象含關鍵抗原位點(?、V),是中和抗體主要靶點,為疫苗(如nirsevimab)和單抗的核心設計基礎。
臨床驗證:nirsevimab對嬰兒RSV下呼吸道感染預防有效率達70-84%。
模型類型 | 物種 | 應用場景 | 局限性 |
---|---|---|---|
小鼠模型 | BALB/c, C57BL/6 | 宿主免疫機制研究、疫苗/藥物初篩(成本低、遺傳背景清晰) | 呼吸道解剖差異大,需高劑量感染模擬重癥 |
感染途徑:鼻內滴注(模擬自然感染)、氣溶膠暴露(研究空氣傳播)。
評價指標:
病毒載量(斑塊形成試驗/PCR)
肺組織病理(HE染色、炎癥評分)
免疫應答(流式檢測T細胞、ELISA測細胞因子)。
SIS/SIRS框架:
年齡分層模型:將人群分為5組(0-1歲、2-4歲、5-15歲、16-64歲、≥65歲),納入母體抗體衰減、重復感染機制。
交叉保護狀態(P) :感染一種病毒后獲得短期交叉免疫。
參數校準:
使用負二項分布擬合實驗室陽性樣本數據。
動態時間規整(DTW)算法量化季節流行差異。
流感-RSV干擾模型:
機制假設:
流感感染降低RSV易感性(θ↓)
縮短RSV共感染傳染期(η↓)
降低RSV感染力(ξ↓)
產品咨詢